会员登录
免费注册
忘记密码
管理入口
返回主站
保存桌面
手机浏览
联系方式
会员中心
协会精选
行业聚焦
协会活动
技术前沿
公益活动
交流合作
企业走访
人物访谈
企业风采
协会信息
协会查询
数字科技
房地产
生活消费
高端制造
IT通信
互联网
企业服务
基础建设
零售批发
旅游餐饮
文化娱乐
艺术出版
食品饮料
消费电商
金融贸易
先进制造
生物医药
汽车工业
重型工业
民生服务
建筑建材
农林牧渔
水利水电
峰会活动
项目库
机构库
发现更多
动态
招募会员
产品服务
搜索
高级搜索
首页
协会查询
首页概览
最新动态
单位介绍
联系方式
首页
>
最新动态
>
李毅中:产业数字化转型要走深向实做优
最新动态
李毅中:产业数字化转型要走深向实做优
2025-01-20
16
来源:中国工业新闻网
2024年12月29日,由国家制造强国建设战略咨询委员会指导,中国工业经济联合会联合十多家全国性行业联合会(协会)共同举办,以“加快数实融合发展全面推进新型工业化”为主题的2024工业数字化转型案例发布会在北京成功召开。
会上,中国工业经济联合会会长、工业和信息化部原部长李毅中以《产业数字化转型要走深向实做优》为主题作主旨报告。李毅中表示,工业数字化转型的实质是新一代信息技术和先进工业制造技术的创新、融合,其中工业互联网是技术中枢、基础底座,贯穿和支撑着全过程。目前,我国产业数字化转型升级已经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但仍需进一步走深向实做优。
数字化转型要深入到工业经济的核心部位
产业数字化转型的终极目标,就是要实现高质量、高效率、高效益,因此数字化转型要深入到工业经济的核心部位,加大研发设计的数字化、智能化力度,优化制定规划、计划及生产作业方案,保证生产制造过程的智能控制和安稳运行。
李毅中指出,产业数字化转型的终极目标,就是要实现高质量、高效率、高效益,因此数字化转型要深入到工业经济的以下几个核心部位:
一是研发设计要数字化、智能化。采用计算机辅助研发设计,例如CAD、CAE、模拟仿真、数字孪生、三维建模、工业软件等数字化工具。目前,我国研发设计的数字化普及率已达到79.6%,到2027年争取达到90%以上。同时,研发设计不仅采用数字化工具,还要用人工智能进一步提升研发设计的质量和效率。
二是要优化制定规划、计划及生产作业方案。制定“十五五”规划、年度计划,需要对资源环境、市场、产业、科技、物流、交通等要素条件,以及产业链、供应链的状况采集海量数据。如果用人工智能建立模型,其准确性、科学性将会更加提高。企业和工厂的生产作业方案复杂多变,应用人工智能可以适应个性化柔性生产、精准制造。
三是生产制造过程的智能控制和安稳运行。离散式制造要大量采用数控机床、智能机器人等,通过人机交互、深度学习提高智能水平,合理地选择转速、定位、进尺、公差、光洁度等加工控制指标。流程式制造普遍采用智能仪表仪器,运用工业软件来提升全流程的智能控制水平,从而保障了质量和安全。在生产过程中,还要完善质量监控、故障诊断、预测预警、在线维护等,从而保障生产线的安全、稳定、可靠和长周期运行。目前,我国规上工业企业关键工序的数控率已经达到了62.2%,到2027年要达到75%以上。
数字化要由企业扩展到产业链、供应链
新时代新征程,中国要建立“双循环”新格局,增强“双链”的韧性和安全水平,要强链、补链、固链,打通“双链”中的堵点和卡点。
李毅中认为,产业链是从原料到商品生产流通全部相关经济实体的总成。供应链是为了满足需求方对产品和服务的合理需要,实现供需适配,由所有参与供给的经济活动所组成。“双链”相互渗透、互相包含,蕴含着科技、资金、人才和信息等要素,共同要求是安全、稳定、高效,要不断地提高保障能力和抗风险、抗冲击能力。目前,国际竞争、大国博弈更多地体现在“双链”上。新时代新征程,中国要建立“双循环”新格局,增强“双链”的韧性和安全水平,面对新挑战和新任务:
一是要强链、补链、固链,打通“双链”中的堵点和卡点。对被“卡脖子”的痛点专项攻关、协同攻关,推进产业基础能力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
二是要推进深度融合,建立现代化的产业体系。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深度融合。改造升级传统产业,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瞻前布局未来产业,建立优势产业集群。
三是要实行优质企业梯度培育工程。从创新型企业、专精特新企业、“小巨人”企业、单项冠军企业到产业链龙头企业,健全梯次的优质企业培育工程。其中,龙头企业作为链主,具有生态整合力和核心竞争力,要发挥领军和主导作用。对产业链中的其他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要开放技术、装备、市场、人才、资金等多维度要素。要把龙头企业的数字化、绿色化转型的成功经验上升到服务平台,促进各类企业融通发展。
企业是产业链和供应链的节点和基本单元,每个企业都有双重职责。首先自身要做到智能、绿色、低碳,同时还要为“双链”中相邻的企业和用户提供优质的产品和服务,推进整个产业链和供应链数字化、绿色化转型,进而保障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和可持续发展。
数字化绿色化协同发展,推进产业转型升级
产业数字化、绿色化是产业变革转型升级的两个重要方向,要用数字技术建立完善的“双碳”基础工作,推动“数绿”融合、“双化”协同,降低数字产业能耗物耗,推进绿色低碳发展。
李毅中强调,产业数字化、绿色化是产业变革转型升级的两个重要方向。
第一、要用数字技术建立完善的“双碳”基础工作。摸清地区、行业、企业的碳分布、碳排量、碳足迹,建立碳数据库、碳资产、碳账户,确定碳配额和健全碳交易,建立双碳工作流程。同时,要尽快落实电力、钢铁、有色、石化、化工、建材等工业行业“双碳”的时间表、路线图和行动方案。
第二、推动“数绿”融合、“双化”协同,深入开展工业数字化、绿色化改造。李毅中表示,中国工业经济联合会协同相关行业,从2021年开始开展了工业互联网融合创新应用典型案例遴选活动,与赛迪研究院合作发布了《2024年工业互联网行业融合创新应用报告》,树立了标杆,推动了行业的数字化、绿色化转型升级,带动了数字产业的新发展。
第三、注重降低数字产业能耗物耗,推进绿色低碳发展。数字产业具有高科技、高投入、高耗能特性,要大力推进数字产业的节电、节能、去碳,尤其是数据中心和网络基站,打造绿色算力、绿色基站。一是要精心规划合理布局,防止重复过剩;二是要共建共享智能调度,提高运行效率;三是要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加快提升硬件、软件、芯片及组合件的高效节能技术;四是要推动电信产品绿色制造,加强数字设备和基础设施全生命周期的节能降耗,加快废弃物回收再利用。
分类指导,扎实推进
推进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升级,发展新质生产力要据实而为,地区要强调因地制宜,行业要因业施策,企业要“因企而异”。
李毅中表示,推进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升级,发展新质生产力不能一刀切,因为它们的理念、内涵、任务、路径、方式虽然有普遍性、一致性,但更有特殊性、多样性,必须运用唯物、科学、实事求是的方法论来分析判断,据实而为。
就地区来讲,要因地制宜。从地区资源禀赋、环境生态、产业基础、市场状况、区位特点、人才人力、功能定位、历史传承等实际条件出发,扬长补短,防止盲目雷同。
就行业讲,要因业施策。根据行业的工艺技术、产品市场、节能环保、装备设施、运行规则、组织模式等要求,确定它的路线图和行动方案:传统产业要通过技术改造转型升级,防止盲目退出;培育壮大新兴产业,要健康有序发展细分行业;前瞻布局未来产业,要重在技术攻关,抓好试点。
就企业讲,要“因企而异”。大中小企业、不同所有制企业各有特色,要梯次培育,融通发展,形成产业集群。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企业,要从自动化、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逐级提升,循序渐进。对企业数字化转型效果的评价、评估,要着眼于节能降耗、减排降污、提质增效的终极指标,避免过多地出现虚设指标而流于形式。
点我访问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