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最新动态 > 第十九届中国钢铁流通促进大会分论坛“实战分享——走出国门的‘道’与‘术’”专题论坛在山西河津举办
最新动态
第十九届中国钢铁流通促进大会分论坛“实战分享——走出国门的‘道’与‘术’”专题论坛在山西河津举办
2024-11-029

1029-31日,由中国金属材料流通协会与中共河津市委、市政府共同主办,华南物资集团有限公司联合主办,河津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承办的以“破局·行动·实战”为主题的第十九届中国钢铁流通促进大会在山西河津举行。国家级著名经济学家、当地政府领导、钢铁行业专家、全国各省市钢铁行业相关商协会,以及来自全国各地钢铁行业上中下游供应链企业副总经理及以上高层管理者500多人齐聚现场,把脉钢铁业发展现状,论道未来发展趋势,共谋市场变局之下钢铁产业链的创新发展之路。
大会同期举办了“实战分享——走出国门的‘道’与‘术’”专题论坛。论坛由中金协互联网与数字化专委会副秘书长李永红主持。
论坛汇聚了多位对企业“出海”有丰富实战经验的行业专家和企业家,共同分享经验,探讨走出国门方向,重点关注企业走出国门的路径、方式和方法,旨在探讨中国钢铁行业在全球市场中的机遇与挑战,为企业提供国际化发展的思路与策略。

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副秘书长、贸促会冶金行业分会副会长苏长永做了《中国钢铁国际产能合作》的主题演讲。他表示,国际产能合作作为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途径,契合沿线国家实际需要,利于中方在产能、装备、技术、资金等方面的综合优势,共同发展实体经济和完善基础设施,从而实现优势互补、互利共赢。在推动钢铁国际产能合作时需要遵守“企业主体、市场导向”“注重实效、互利共赢”“鼓励优秀企业、优势产能走出去”“统筹协调、有序推进”的基本原则。

中国在非企业社会责任联盟执行委员会主席助理郭洪军分享了《企业出海的机遇与挑战》。他提到,中国金属材料在技术、规模和成本方面具备明显优势,能够在国际市场上形成竞争力,同时,企业经历了疫情的考验后产供链管理能力显著提升,能够更好的应对国际市场的变化。在开拓海外时,企业首先要深入市场调研,了解消费者偏好、市场规模、竞争环境以及法律要求,并根据市场的具体情况调整商业模式,构建自己的发展链路,借势出海。

江苏省钢铁服务业协会会长陈达围绕“钢铁流通企业如何开发‘一带一路’国家市场机会”这一主题,结合企业实战案例,进行了深度解读。他认为,钢铁流通企业开发国际市场的机会很多∶一是一带一路国家经济发展空间巨大,将带来基建和地产的大发展;二是和上下游合作机会多,如钢结构、混凝土、砂石矿开发和工程建设等;三是跨行业投资机会多,如参与光伏、风电、储能、电动汽车销售等;四是参与国际资本市场的投资;五是一带一路很多国家有丰富的矿产资源。他强调在开发国际市场时企业要具备领导决心、开发经验、人才团队、抗风险能力、协同能力等条件。

意天物联网股份(上海)有限公司董事长江琳琳就深耕供应链源头渠道建设、助力企业绿色高质量出海方面做了详细剖析。她表示,未来的竞争不仅是在产品,更是整个供应联源头渠道的生态化竞争。通过打造全球采购买办联盟,共建线上线下贸易服务的新型基础设施,深耕物流、商流、信息流渠道源头的建设和对接,助力企业绿色高质量出海。她还介绍了在解决物流、贸易风险等方面的具体解决方案。

在论坛的提问环节,与会企业家踊跃发言、积极探讨企业在出海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与困惑,在座专家为与会者提供了宝贵的信息和建议。论坛现场氛围热烈,与会者对中国钢铁企业如何更好地“走出去”有了更清晰的认识和更明确的方向。
本次论坛不仅为中国钢铁行业的企业提供了一个交流和学习的平台,也为“走出去”的中国企业提供了宝贵的实战经验和策略指导。随着中国企业在全球市场的不断拓展,相信这些宝贵的经验和智慧将助力中国企业在国际舞台上走得更远、更稳。(009)


点我访问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