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登录
免费注册
忘记密码
管理入口
返回主站
保存桌面
手机浏览
联系方式
会员中心
协会精选
行业聚焦
协会活动
技术前沿
公益活动
交流合作
企业走访
人物访谈
企业风采
协会信息
协会查询
数字科技
房地产
生活消费
高端制造
IT通信
互联网
企业服务
基础建设
零售批发
旅游餐饮
文化娱乐
艺术出版
食品饮料
消费电商
金融贸易
先进制造
生物医药
汽车工业
重型工业
民生服务
建筑建材
农林牧渔
水利水电
峰会活动
项目库
机构库
发现更多
动态
招募会员
产品服务
搜索
高级搜索
首页
协会查询
首页概览
最新动态
单位介绍
联系方式
首页
>
最新动态
>
水利投资惠民效应加快显现 重大工程全面提速
最新动态
水利投资惠民效应加快显现 重大工程全面提速
2024-10-17
12
来源:中国经济网
水利部近日发布消息,今年前8个月,我国水利建设完成投资8019.4亿元,在去年同期较高水平基础上再增长10.7%。
水利部副部长王宝恩表示,今年以来,水利部每月进行调度会商,在保证工程建设质量安全前提下,全力推动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前8个月,全国水利建设落实和完成投资、实施水利工程数量、吸纳就业人数等均超去年同期,为推动经济持续增长和稳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水安全保障。
重大工程全面提速
9月26日,南水北调中线引江补汉工程首台超大直径硬岩掘进机“江汉先锋号”下线,标志着引江补汉工程即将进入“钻爆法+硬岩掘进机法”组合施工阶段。
引江补汉工程作为南水北调后续工程首个开工重大项目,是加快构建国家水网主骨架和大动脉的标志性工程,对完善我国水资源配置战略格局、促进南北方协调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工程建成后,三峡水库将与丹江口水库“牵手”,多年平均调水量39亿立方米。
与此同时,黄河长久安澜也新增重量级“砝码”——位于黄河中游河段的黄河古贤水利枢纽工程正式进入建设阶段。工程建成以后,与小浪底水库联合运用,可进一步增强黄河水沙调控和水资源调蓄能力,控制黄河下游泥沙淤积和悬河发展,提升黄河中下游水资源保障水平,对健全黄河水沙调控体系、保障黄河长治久安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作为基础设施重要组成部分,今年以来我国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提速。新开工黄河古贤水利枢纽、柳江长塘水库、长江铜陵河段治理等37项重大水利工程,较去年同期多6项;珠江三角洲水资源配置工程全线通水,黑河黄藏寺水利枢纽、江西花桥水库、内蒙古东台子水库下闸蓄水,西藏湘河水利枢纽全面建成投产投运;南水北调中线引江补汉、淮河入海水道二期、环北部湾水资源配置、太湖吴淞江整治、江西峡江灌区、海河流域蓄滞洪区等一批国家水网重大工程正在加快实施。
王宝恩说:“这些项目的建设,将有力支撑国家重大战略实施,保障我国重要经济区、重要城市群、能源基地、粮食主产区、重点生态功能区供水安全和防洪安全。”
水利工程建设在提速度的同时更要保质量。水利部水利工程建设司司长尚全民说,在推动工程建设过程中,锚定高质量发展目标,严格落实工程建设质量终身责任制,不断完善质量管理制度体系,以重大水利工程建设质量提升为重点,开展水利工程建设质量普遍性问题专项整治,强化工程建设全过程周期管理,努力建设优质工程。
夯实粮食灌溉基础
水利是农业的命脉,粮食丰收离不开灌溉保障。在江西省永丰县高虎脑中型灌区续建配套及节水改造项目施工现场,挖掘机、运输车等各类工程机械来回穿梭,工作人员正在加紧铺设节水管道。
“水渠修缮好了,我们农田引水就更方便了,省时省力又省水,再也不用担心没水灌溉了。”灌区项目工程经过的石马镇龙源村村民郑乃仙说。据了解,永丰县高虎脑中型灌区此次项目主渠道采用箱涵技术,解决了渠道渗漏和塌方堵塞问题,实现了高效节水灌溉;下游铺设节水管道,确保水源与农田之间“肠梗阻”“最后一公里”等问题得到有效解决。
“项目完工后将有效改善灌溉面积2.4万亩,可使项目区灌溉保证率达到85%,灌区年平均增加农作物产量1324万公斤,年产生直接经济效益2754万元。”永丰县水利局工程师范春雷介绍,今年以来永丰县持续推进水库灌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先后投入1.36亿元实施节水配套改造,有效改善和保障县内近15万亩农田灌溉用水。
“今年通过中央预算内、中央财政水利发展资金以及增发国债等渠道,支持大型、中型、小型灌区项目达1300多处,中央资金支持规模超千亿元,为推进灌区高质量发展提供了良好机遇。”水利部农村水利水电司副司长许德志说,截至目前,灌区建设完成中央投资超过600亿元。
灌区是粮食安全稳产的主力军。近年来,极端天气频发多发重发,灌区在农业生产中的重要作用进一步凸显。比如,5月底至6月中下旬,华北、黄淮、西北遭遇局部严重旱情,大中型灌区充分发挥抗旱主力军作用,保障了5700多万亩玉米等播种、出苗用水;7月底辽宁、湖南等地受强降雨影响,部分地区发生洪涝灾害,水利部组织灌区开启自排闸、排水站以及临时排水设备等全力排水,确保旱能灌、涝能排。
“今年以来,灌区基础设施建设持续推进。”尚全民介绍,今年开工建设江西峡江灌区、湖南梅山灌区、河南故县水库灌区等大型灌区工程,主要集中在我国中部粮食主产区,项目建成后将新增或改善灌溉面积近300万亩,对减少干旱灾害损失、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促进乡村振兴等具有重大意义。
随着秋粮作物灌溉陆续结束,灌区建设即将迎来施工黄金期。许德志表示,水利部将强化调度,指导地方抓好项目实施质量和进度,同步开展计量设施和数字孪生建设,健全用水计量监测体系,协同推进灌区骨干工程和高标准农田建设,确保年底前基本完工达效,不断夯实粮食安全水利基础。
不断释放惠民效应
统计显示,今年以来,全国实施水利项目4.2万个,同比增长14.1%。其中,新开工项目2.8万个,同比增长18.7%。大规模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积极创造就业岗位,充分发挥了稳就业重要作用。
截至8月底,全国水利项目施工吸纳就业209.8万人、同比增长6.9%。其中,吸纳农村劳动力就业169.6万人、同比增长10.4%。例如,环北部湾广东水资源配置工程高峰时期投入设计、科研工程建设人员约800人,当前现场施工作业人员9700余人。
一项项水利工程开工建设,在稳定就业的同时也在不断释放惠民效应。云南省临沧市临翔区水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年以来,全区积极推进城乡供水一体化建设,使有条件的地区推进城市供水管网向农村延伸,优化水网、水厂、入户管网工程布局。目前已完成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628件,覆盖供水人口23.16万人,累计完成投资1.3亿元。
许德志介绍,今年以来,水利部全面推行农村供水“3+1”标准化建设和管护模式。一方面,指导各地抢抓国家水网建设机遇,在城市近郊地区优先推进城乡供水一体化,大力推进集中供水规模化,推动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与去年相比,全国规模化工程数量增加了1300多处;另一方面,全面推行农村供水县域统管,巩固已建农村供水工程成果。截至8月底,落实农村供水工程建设投资930亿元,开工建设1.77万处农村供水工程,提升了3846万农村人口供水保障水平。
一张循环通畅、调控有序的国家水网,能充分释放水利工程综合效益,有力提升水资源配置能力,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水支撑。
国家水网主骨架和大动脉加快完善,南水北调工程生命线作用充分发挥。自通水以来,南水北调东中线一期工程累计调水量752亿立方米,直接受益人口达1.85亿人。与此同时,省市县级水网建设协同推进,吉林水网骨干工程、重庆渝西水资源配置工程等省级水网重大工程加快建设。目前,83%的市级、50%的县级水网建设规划已编制完成,正在积极推进规划项目实施。
王宝恩表示,下一步,水利部将在做好防汛防台风抗旱工作的同时,会同有关部门和地方,抓住主汛期后的有利时机,大力推进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确保完成全年目标任务。
点我访问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