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最新动态 > 【记者走一线】中建利源陈国柱:数字科技引领钢筋加工进入“计划经济”时代
最新动态
【记者走一线】中建利源陈国柱:数字科技引领钢筋加工进入“计划经济”时代
2024-05-3123

记者走一线——全国绿色建材供应链与智能制造示范企业巡礼

采访北京市中建利源物资经营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陈国柱
“未来,‘计划经济’的优势将在钢筋生产、加工,以及建筑施工领域表现得越来越明显。”北京市中建利源物资经营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中建利源”)董事长陈国柱说。
钢筋集中加工拥有环保、高效、成本低、质量可控等优势,其在建筑施工领域越来越受到重视。陈国柱认为,随着数字科技的普及和发展,未来钢筋集中加工行业将更加深刻地改变钢筋生产和建筑施工的传统模式,引领产业链上下游进入更有计划性的以“消”定产时代。
近日中国金属材料流通协会绿色建材供应链分会常务副会长单位、中建利源董事长陈国柱为记者分析了未来行业将如何进入“计划经济”模式,以及中建利源将在新的行业大潮中扮演的角色,以供业内同仁借鉴。
国家开发银行大厦项目
1.20年深耕造就国内最大的成型钢筋供应商
中建利源公司成立于1994年,最初是中国建筑二局第三建筑公司旗下的物资公司。上世纪九十年代随着国家提倡国有企业主辅分离,中建利源开始独立发展,并在2003年改制为有限责任公司。公司选择在距离建筑施工领域最接近的钢筋集中加工领域深耕和发展,他们去台湾学习最前沿的钢筋机械加工技术和经验,率先将先进的经验带回内地,并快速发展壮大。
经过20多年的发展,中建利源已经发展成为以经营建筑用钢材、建筑用商品(成型)钢筋、现代物流、工程项目配筋、预埋铁件、U形拖制作等为主营业务的大型综合物资贸易公司,年度营销钢材20万余吨,年加工成型钢筋30万余吨,是全国最大的商品(成型)钢筋的加工基地和供应商,钢筋加工厂遍布北京、天津、上海、河南、山东、陕西、云南等地。
目前中建利源参与过的知名建筑项目包括国家开发银行大厦、奥运射击馆、大兴国际机场等。
2.钢筋生产、加工将进入以“消”定产时代
谈到钢筋加工行业未来的发展,陈国柱认为,计划经济的模式未来将主导行业发展。他认为在建国初期的计划经济时代,由于计算机技术还没有真正发展,算力和今天不可同日而语,所以想通过计算市场需求来调配市场物资是难以实现的。比如在那个时代你想计算北京城每天需要供应多少白菜、多少萝卜,难度极大。
此外在早期的计划经济时代,通讯手段的落后,也是制约物资统一调配的重要因素。“在那个时代你想用电报发送一张数据表格,那得慢死!”陈国柱说。
如今随着数字科技的发展,在钢筋生产、加工领域,通过数字化信息平台来统一调配企业供给将成为可能。现在想在建筑领域统计一座城市一个月内的钢材需求和社会库存已并非难事,这意味着现在建材领域常说的“以销定产”未来将转变为“以消定产”。陈国柱认为未来一座城市建筑企业需要多少吨钢筋,数字化信息平台就指挥钢厂按这个需求精准地生产多少吨,生产出来的钢筋在数字系统的指挥下直接进入施工项目附近的加工厂进行加工,加工完成后直接进入施工工地,整个流程都是数字化管控。
在这个高效计划性的供应链模式中,不会有多余的钢筋生产,所以只需要加工厂储备少量库存即可,不再需要贸易商成千上万吨地进行囤货。随之贸易商的角色将发生调整,贸易商将只需要为供应链各环节提供垫资的支持和销售渠道的拓展。陈国柱认为未来这种数字化的以消定产的钢筋加工模式有以下几点优势。
第一,以消定产可以实现更精准的产量控制。
现在很多电商平台库存量的制定是基于一座城市往年不同区域的销量数据来制定的。比如北京某小区去年在某电商平台上共买了90双旅游鞋,那么该平台会预测今年该小区还会再购买90双旅游鞋,于是今年会在小区相应的仓库再储备90双旅游鞋。这种预测存在局限性,预测结果往往会因小区人员流动、周边商业发展变化、就业形势变化、疫情等多重因素影响产生较大误差,造成库存不足或库存成本浪费。钢筋的生产、加工不同于日用消费品领域,可以借助数字科技来制定精准的产量计划,将库存成本降到最低。“生产计划的制定不再靠‘猜’,而是有的放矢,这才是‘计划经济’的精髓。”陈国柱总结道。
第二,集中加工、配送,可有效降低运输、加工成本。
贸易商出资金、出渠道,由数字化信息平台统一控制钢厂和加工厂的产量及配送,一个加工厂可辐射50至100公里内的施工项目。大一些的城市如北京可以设置10到100个钢筋加工厂。这样的设计可以在降低库存成本的同时,有效降低运输和施工成本。
第三,便于监管部门对钢筋质量有效监管。
如何有效监管市场上的钢筋质量,杜绝“瘦身钢筋”的出现,一直是我国各地建委关注的问题。在陈国柱看来,通过加工厂的模式,可以有效降低各地建委对施工项目钢筋质量的监管难度。“假设北京有一万个建筑施工项目,北京建委要每个工地去检查钢筋质量,工作量是非常巨大的,但是假如所有北京的施工项目由10到100个加工厂来加工钢筋,那么政府监管部门只要对这10到100个加工厂的产品质量监管到位,就能有效监管钢筋质量,工作量可以大幅减少。”陈国柱解释道。
第四,依靠装备加工,可以更有效地避免人为的质量问题。
所谓瘦身钢筋,是对盘条冷拉过程中过度拉伸造成的,这是人为操作的结果。如果所有钢筋都用数控弯箍机加工,拉伸多少有标准的参数,就可以有效避免瘦身钢筋的出现。
3.提前布局,融入行业发展大势
为了适应未来新的行业发展趋势,中建利源在2020年成立了北京聚创泓业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旨在打造基于数字科技的钢筋领域最有价值的供应链综合服务商。陈国柱认为,中建利源拥有20年的钢筋加工经验,在整合贸易商、钢厂、软件公司资源,构建现代化钢筋加工模式上,拥有自身独特的优势。
第一,以强大的资源整合能力打造行业联盟。
要为整个钢筋加工产业链提供综合服务,需要汇聚方方面面的资源。中建利源长年深耕行业, 积累了丰富、优质的上下游企业资源。未来中建利源将通过组建贸易联盟、物流联盟、钢筋加工联盟、仓储联盟的方式,汇聚100到500家优质业内企业,依托数字科技,打造从钢筋生产端到加工,再到建筑施工项目的一条龙服务。
第二,通过优化加工厂设计来赋能产业链。
陈国柱认为,钢筋加工装备是相对成熟的产品,合格的装备生产出来的产品质量是标准的,这已不是行业发展的难点问题,而厂房设计、机械选型、装备布局才是钢筋集中加工的关键环节,很多加工企业由于在这些方面缺乏经验,以至于购买了先进的装备,却无法真正提升加工效能。
如果是在施工现场手工加工钢筋,不存在场地布局走线的问题,而用机械加工就不同了,机械前面要留多大的空地能确保加工出来的钢筋可以水平运输;一个厂房里都需要什么类型的机械,几台大的,几台小的;机械如何摆放布局,如何确保原材料、产品在厂房内的移动线路最短……这些都需要科学设计,需要企业有丰富的钢筋加工经验。
说到这里时陈国柱特别强调:“中建利源是国内为数不多的真正使用大型装备成千上万吨去加工钢筋的企业,一年加工成型钢筋30万吨,对装备的理解、对加工的理解是其他企业难以比拟的。中建利源不但拥有丰富的经验,而且已经把自己的经验转化成了数据和标准。公司希望能把这些经验赋能到行业,除了可以帮助建筑加工企业加工钢筋以外,还可以为有意开展加工业务的企业指导厂房设计,实现生产效率的最大化。”
第三,科学的材料管理让施工企业成本降到最低。
中建利源做来料加工,一年加工30万吨钢筋,从未给建筑施工企业造成材料损失,这说明公司在材料管理上达到了较高的水平。材料管理对于钢筋加工而言非常重要,预算、采购、配筋、运输、仓储,整个流程下来,直接关系到最后建筑施工企业能否实现降本节约。
陈国柱认为,建筑施工企业做好材料管理,不能仅依靠员工的责任心,更要依靠流程管理。“以标准流程进行管理,不论员工的责任心高或低,只要按照标准流程操作就不会出现工作失误,这才是真正的管理”。中建利源经过多年实践,在材料管理的整个流程上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并且这些经验已经转化成了管理规范,可以为建筑施工企业赋能。
第四,打造自己的商品钢筋品牌。
品牌是企业重要的无形资产,是产品得到市场认可的根本保障。钢筋加工产品同样需要品牌的力量。中建利源在2009年就注册了“国柱”“中建利源”两个钢筋加工产品品牌,如今印有这两个品牌的钢筋加工产品已经销售了成千上万吨,赢得了建工、住总、中建等客户的信赖,拥有了一定的市场基础。这样的品牌基础,是中建利源未来深度参与计划型钢筋生产、加工供应链的重要优势。
陈国柱最后总结说,我国在自动化钢筋加工领域起步较晚,比欧美国家落后10年左右,但是现在数字科技的发展为行业发展带来了新机遇,中建利源愿携手业内同仁顺应行业趋势,共同推动中国钢筋生产、加工上档升级。(文章为中国金属材料流通协会和《现代物流报》原创,如需转载请联系15901351098)


点我访问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