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登录
免费注册
忘记密码
管理入口
返回主站
保存桌面
手机浏览
联系方式
会员中心
协会精选
行业聚焦
协会活动
技术前沿
公益活动
交流合作
企业走访
人物访谈
企业风采
协会信息
协会查询
数字科技
房地产
生活消费
高端制造
IT通信
互联网
企业服务
基础建设
零售批发
旅游餐饮
文化娱乐
艺术出版
食品饮料
消费电商
金融贸易
先进制造
生物医药
汽车工业
重型工业
民生服务
建筑建材
农林牧渔
水利水电
峰会活动
项目库
机构库
发现更多
方案
动态
招募会员
产品服务
搜索
高级搜索
首页
协会查询
首页概览
最新动态
单位介绍
联系方式
首页
>
最新动态
>
锚定“主流” 新能源汽车提质扩面
最新动态
锚定“主流” 新能源汽车提质扩面
2024-08-15
9
来源:经济参考报
日前,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提出到2035年,新能源汽车成为新销售车辆的主流。业内人士指出,我国新能源汽车近年来快速发展,为我国产业绿色转型提供了源源不断的新动能,而未来进一步走向“主流”,还需要加强智能化、低碳化,不断推动产业升级发展。
近年来,我国新能源汽车发展势如破竹。截至今年6月底,国产新能源汽车累计产销量已经超过3000万辆。今年7月,新能源乘用车渗透率首次超过燃油车,达到51.1%,1至7月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591.4万辆和593.4万辆,同比分别增长28.8%和31.1%,新能源汽车新车销量达到汽车新车总销量的36.4%。
《意见》对推进交通运输绿色转型作出部署,提出大力推广新能源汽车,推动城市公共服务车辆电动化替代。开展新能源汽车和绿色智能家电、节水器具、节能灶具、绿色建材下乡活动,加强配套设施建设和售后服务保障。
中国汽车工程学会秘书长助理、国汽战略院副院长郑亚莉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交通领域碳排放在全社会碳排放总量中的占比约为10%,而以汽车为主体的道路交通碳排放在交通碳排放中的占比约为80%。加快汽车产业电动化转型,推动新能源汽车成为汽车市场主流,将大幅降低道路交通碳排放,有力支撑交通领域实现绿色低碳转型。
“根据学会编制的《汽车产业绿色低碳发展路线图1.0》预测,我国道路交通碳排放将在以发展新能源汽车为核心的汽车产业绿色低碳转型工作引领下,于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郑亚莉说,“此次《意见》提出的目标,也反映出我国新能源汽车的全面市场化发展进程正在不断加快,有望于2035年形成相较于传统能源汽车更为强劲的产品竞争力、市场吸引力,成为汽车消费的主流。”
锚定市场“主流”,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正加速提质扩面。
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辛国斌在2024中国汽车论坛上表示,工业和信息化部将着力保障产业稳定运行,深化实施汽车以旧换新行动、深入开展新能源汽车下乡、县域充电基础设施补短板、公共领域车辆全面电动化试点等活动。
同时,将积极支持技术创新,加快推动新一代动力电池、车用芯片、操作系统、自动驾驶、大模型等技术攻关及产业化,为产业发展提供源源不竭的内生动力。
企业也在积极加大投入向“新”向“智”。比亚迪一季度研发投入超过100亿元,同比增长70.10%;宝马集团宣布,将继续深化在华布局,增资200亿元人民币用于华晨宝马大东工厂的大规模升级和技术创新,随着进一步投资,沈阳生产基地将继续在智能制造和绿色生产等方面发力;作为德国奥迪品牌在中国设立的首家专门生产纯电动车型的工厂,计划投资额超过300亿元的奥迪一汽新能源汽车项目正加紧建设,预计2024年底投产。
在新能源汽车生产车间,加装了大量相机的机械臂在智能系统的控制下,“看”清三米长的车门框架零件,灵活地“拿”起三米长的车门框架,在多种传感器的辅助下精准又迅速地完成车身的安装焊接;人工智能加持的智能制造操作系统,实现了每一辆理想汽车从排产开始到下线的制造过程全周期管理,在关键节点给出合理的规划和建议……类似的场景正变得越来越普遍,我国新能源汽车生产智能化趋势愈发明显。
“新能源汽车是实现国家‘双碳’目标和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路径。汽车产业的产业链长,其全生命周期的碳减排将是实现碳中和目标的重要环节。据中国汽车战略与政策研究中心(以下简称中汽政研)预测,2035年我国新能源汽车市场将占到汽车市场的75%以上,其中纯电动车型将占汽车市场的50%左右。”中汽中心首席专家、中国汽车战略与政策研究中心主任助理姚占辉说,中汽政研判断,按照《意见》要求,下一步相关主管部门将通过政策创新、强化支持,优化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环境,推动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经济参考报 袁小康)
点我访问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