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登录
免费注册
忘记密码
管理入口
返回主站
保存桌面
手机浏览
联系方式
会员中心
协会精选
行业聚焦
协会活动
技术前沿
公益活动
交流合作
企业走访
人物访谈
企业风采
协会信息
协会查询
数字科技
房地产
生活消费
高端制造
IT通信
互联网
企业服务
基础建设
零售批发
旅游餐饮
文化娱乐
艺术出版
食品饮料
消费电商
金融贸易
先进制造
生物医药
汽车工业
重型工业
民生服务
建筑建材
农林牧渔
水利水电
峰会活动
项目库
机构库
发现更多
方案
动态
招募会员
产品服务
搜索
高级搜索
首页
协会查询
首页概览
最新动态
单位介绍
联系方式
首页
>
最新动态
>
【学习标准化】六大趋势!标准化未来可期
最新动态
【学习标准化】六大趋势!标准化未来可期
2024-08-14
10
来源:学习标准化
趋势一:从市场驱动标准到标准引领市场
。以前我们更多地认为标准是一个被市场驱动的行为,换句话说就是在某一个技术领域,技术和市场都已经相对比较成熟之后,要进一步整合,避免一些浪费等等,才会有自下而上地制定标准的需求。但近年来随着一些新兴技术的爆发,例如人工智能、元宇宙,还有更早的与人工智能相关的自动驾驶,我们越来越多地发现在这些技术领域中标准不是被市场驱动,而是会引领市场。这就是为什么我们以前说标准是marketdriven, 现在则多了market driving。为了让这些领域能够快速地发展起来,也为了减少发展过程当中的问题,我们需要标准先行,包括互联互通方面的标准,伦理道德方面的标准,可能还有更基础的术语定义和分类分级方面的标准。这方面最好的例子可能是SAE的J3016标准,它定义了自动驾驶的Level0到Level5,基本上被整个自动驾驶的业界广泛采用,其实是给了大家一个对号入座的基础,所以我一直觉得这是驱动市场的标准的一个非常好的例子。
趋势二:从标准到标准周边
。从另一个维度看标准化工作和标准组织的工作范围,我们会发现,除了制定标准之外,还有一些标准周边的事情被越来越多地提上议事日程,而且被越来越多的标准组织所关注。比方说开源,大家知道近年来很多关键的科技发展,其实都离不开开源社区的工作,包括硬件的开源、软件的开源和数据的开源等。较早的一个标准与开源紧密结合的成功案例就是ISO/IEC的MPEG标准。近年来我们也越来越认为,和标准配套的开源软件,或者开源的参考实现,可能是非常有必要的。这些工作是标准的周边,但也可以认为标准的内涵和边界在扩大,包括和标准相关的开源代码、数据集、原型、试点等等,这些都是促进标准被更广泛地应用和更切实地发挥价值的要素。
趋势三:从标准制定过程到标准制定前后
。在时间维度上,从标准的整个周期而言,我们发现标准制定之前和之后的一些工作,越来越多地被标准组织所重视。标准制定前,如果从标准工作组往前推的话,可能是以研究小组的形式研究怎么进行标准立项,但是比这更早则可能会以办研讨会的形式促进对标准化需求的发现和探讨。MSF ( 元宇宙标准论坛)就是以产业联盟的形式对可能存在标准化需求的领域进行集中协同的探讨。那么在标准制定之后,相应的宣贯、测试认证等也构成了整个标准生命周期的重要一部分。因此在标准制定之前和制定之后的相关工作越来越多地被纳入标准组织的工作范围。
趋势四:从技术标准到非技术标准
。以前我们很多时候一讲标准就是技术标准,比如我们很多标准组织内部的技术委员会的命名为TC,天生带着技术色彩,但是其实这更多是历史原因。如果从最近几年的标准制定情况来看,有越来越多的标准制定的需求是在非技术因素方面。比方说人工智能的相关伦理,数字时代的儿童权益保护, IEEE在这些方面制定的标准得到了广泛的好评。这些标准严格来讲其实不是技术标准,而是非技术标准,关注的是与科技相关的社会影响、科技行业在伦理道德方面的约束或自律等。这也是标准化的一个很重要的趋势。
趋势五:积极参与应对重大问题
。根据我的观察,标准组织也越来越紧扣热点,这不仅仅是自下而上的、由会员或者联盟成员提出来的标准制定的需求,而是越来越多的会自上而下地关注一些重大的社会民生问题,或者与人类、环境、地球等相关的一些重大问题,怎么能够用标准化工作去赋能或者提供解决方案。现在最重要的两大趋势,一个是数字化,一个是绿色低碳,后者也常被叫做可持续发展或者气候变化。可持续发展和气候变化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主题,各大标准组织都非常关注在这方面是不是能够用标准去做一些正面的工作。至于数字化,我认为数字化前沿的核心驱动力是三驾马车,现在首当其冲的是人工智能,其次是元宇宙,还有去中心化(也被称为Web3),这几个领域也都是各个标准组织非常关注的。
趋势六:标准本身的数字化、标准的机器可读
。很多标准组织都正在进行相关的工作,我觉得尤其在人工智能时代,这是非常重要的。不过在这一点上也可能存在悖论:既然像ChatGPT这样的人工智能已经能够熟练地用自然语言与人类交流,那么是不是标准以传统的方式撰写就能被机器阅读和理解,无需为此专门付出额外的努力?但我觉得,在这个数字化的时代,即使标准本身不进行数字化, AI好像也能读,但是如果在制定标准的过程中兼顾了机器可读,对于后续很多标准的测试认证验证的可靠性会有非常大的帮助。
小结一下,关于标准化的发展趋势,第一是从被市场驱动变成要引领市场。第二是除了标准本身之外,要提供越来越多和标准配套的参考实现、试点等,构造相关的开源生态和标准相配合。第三是从标准制定的生命周期而言,也在往前和往后拓展,往前拓展就是到研究组之前,以研讨会、联盟等各种形式来对标准的需求进行预先收集;往后拓展就是标准制定之后相应的宣贯,包括专利池的管理等,传统上是标准组织周边的一些组织在做,现在也越来越多地被标准组织纳入自己的工作范围。第四是标准不再仅仅局限于技术标准,将包括越来越多的非技术标准。第五是标准组织都在紧扣时事,关心和民生、社会、人类福祉密切相关的重大话题,例如数字经济、绿色低碳,希望通过标准去开展一些有益工作。第六就是在数字化的时代,标准和标准工作本身的数字化转型。
点我访问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