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登录
免费注册
忘记密码
管理入口
返回主站
保存桌面
手机浏览
联系方式
会员中心
协会精选
行业聚焦
协会活动
技术前沿
公益活动
交流合作
企业走访
人物访谈
企业风采
协会信息
协会查询
数字科技
房地产
生活消费
高端制造
IT通信
互联网
企业服务
基础建设
零售批发
旅游餐饮
文化娱乐
艺术出版
食品饮料
消费电商
金融贸易
先进制造
生物医药
汽车工业
重型工业
民生服务
建筑建材
农林牧渔
水利水电
峰会活动
项目库
机构库
发现更多
方案
动态
招募会员
产品服务
搜索
高级搜索
首页
协会查询
首页概览
最新动态
单位介绍
联系方式
首页
>
最新动态
>
国资央企的“头号任务”:加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
最新动态
国资央企的“头号任务”:加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
2025-03-21
7
来源:中国工业报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并作出“培育壮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等一系列具体安排。3月14日,国务院国资委召开国有企业改革深化提升行动2025年第一次专题推进会(以下简称“专题推进会”)。会上,国务院国资委党委委员、副主任李镇表示,中央企业要在因地制宜前提下,扎实提升战略性新兴产业(以下简称“战新产业”)营收占比;发展战新产业要更加注重通过自主内生培育、战略联盟、股权合作、打造投资平台等多种模式推进。
国务院国资委研究中心研究员胡迟对中国工业报说,国资央企作为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骨干中坚,加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是央企的使命和担当。按照国务院国资委此前制定的目标,到2025年,中央企业战新产业收入占比要达到35%。因此国资央企加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扎实提升战新产业营收占比,从某种意义上讲是目前国资央企的“头号任务”。
1、目标更务实 加力提升战新产业营收占比
2024年,中央企业的资产规模突破了90万亿,同比增长5.9%;完成固定资产投资(含房地产)5.3万亿元、同比增长3.9%,其中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2.7万亿元、同比增长21.8%,占总投资的比重首次突破了40%,在集成电路、量子通信、人工智能等领域也取得了一系列新的突破。
胡迟对中国工业报表示,本次专题推进会上,特别强调中央企业要在因地制宜的前提下,扎实提升战略性新兴产业营收占比,差距大的,要加大力度,力争完成预期目标。这表明国资央企在发展战新兴产业方面,目标更务实,更明确。
“央企的战略性新兴产业营收占比指标,应当作为一个长期战略目标和国有企业战略性考核评价纳入业绩考核管理,逐年提高,至少做到与GDP同步,并控制在合理范围内,比如年度新增战新投资占归属于国有权益的一定比例。”经济学者、上海财大财务与金融学教授、国企改革与国有经济专家宋文阁博士对中国工业报说,央企战略性新兴产业营收占比这个指标的数字不仅仅来自手工台账,应当来自于真实的经营和财务数据,做到可追溯、可考核、可验证。此外,还要持续优化“一利五率”考核体系,比如增加战投占比考核难度,至少要提高权重,比如占到30%以上,不能仅仅作为一个加减分项。
联储证券研究院副院长沈夏宜对中国工业报说,我认为营收占比数据对评价央企战新产业发展有四方面作用:一是,战新产业具有较强的成长性和较高的附加值,央企提升相关产业的营收占比,有助于加速形成新动能,增强企业的全球竞争力。二是,央企在国家科技创新体系中承担着重要使命,提高营收占比能够直观反映创新成果转化的实际成效。三是,从产业发展趋势来看,在全球产业竞争加剧的背景下,有助于增强产业链韧性,进一步加快我国在关键领域的技术自主可控。四是,从数据角度来看,营收占比能够直观衡量央企的创新能力、市场竞争力以及科技成果转化效率。
较高的占比也能够增强资本市场对央企未来增长的信心,促进社会资本进一步流入科技创新领域,形成“研发—转化—市场化”良性循环。
2、行动见成效 战新产业中的多模式实践
国资委专题推进会还强调,发展战新产业要更加注重通过自主内生培育、战略联盟、股权合作、打造投资平台等多种模式推进。
“多模式推进的优势在于提升央企的资源整合能力。能够有效降低单一模式带来的技术和市场风险,同时加强了不同创新主体之间的联动,使创新链、产业链、资本链实现高效协同。”沈夏宜对中国工业报说,自主内生培育是央企发展战新产业的核心方式。通过自身的研发投入、技术突破,推动新产品和新技术落地;战略联盟合作是另一种重要模式。
央企通过联合民营企业、科研机构、地方政府,共同推进关键技术攻关,既有利于提升资金的使用效率,又有利于提升资源的配置效率;股权合作和投资基金已成为近年来央企支持战新产业的重要手段。央企通过参股新兴科技公司,实现协同创新,为更多战兴产业提供“耐心资本”;打造投资平台则能帮助央企完善产业链生态。央企通过设立孵化器、创新中心等方式,可以有效支持战新产业的孵化和成长。
数据显示,中国建材集团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占比从2021年的34.8%增长至2024年的61.9%,推动产业取得稳步发展。中国建材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周育先公开表示,中国建材集团加快布局战略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截至2024年,中国建材集团战略性新兴产业连续3年收入突破千亿元、利润突破百亿元。周育先说,中国建材集团结合不同产品实际情况,灵活运用内生增长、并购重组、资本运营等发展方式,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据悉,近期,中国建材集团联合重组嘉宝莉、恒科新材料等新材料领域龙头企业,加快在建筑及工业涂料、石墨负极、光伏玻璃等领域进行产业布局。
在胡迟看来,战新产业具有技术迭代快、研发周期长、市场导入难、面对风险大等特点,为此国资央企要注重通过自主内生培育、战略联盟、股权合作、打造投资平台等多种模式推进的方式来布局战新产业。一把钥匙开一扇门。多种模式发展可以适应不同企业,行业以及不同发展阶段的特点,不同的组合方式来适应不同的特点,来回避风险,进而实现战新产业营收占比的提升和国有资本保值增值的目标。
3、未来有挑战 需培育敢闯敢干的创新土壤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强调,要推动国有资本向前瞻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中。“在发展战新产业的过程中,需要培育敢闯敢干的创新土壤。”胡迟说,国有资本向战略性新兴产业集中,从本质上讲是国有经济主动适应和参与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将资源、机制向战新产业倾斜的过程,也是国资央企不断增强创新驱动导向和科技属性、培育竞争力的过程。
沈夏宜建议,要多角度发力支持国资央企在新产业中敢闯敢干,在加快发展未来产业中,走出适合央企发展的道路。
一是,优化政策环境,使央企在探索新技术、新模式过程中拥有更大的“自主权”。建立容错机制,允许央企在新产业探索中试错,平滑和降低创新风险,支持央企在新领域创新尝试。
二是,加强产业链协同,构建创新生态。加强央企与民营企业、高校科研院所的合作,提升创新链协同效应。设立战新产业孵化平台,推动新技术、新产品快速落地。
三是,加强国际化布局,提升全球竞争力。鼓励央企与全球领先企业、高校合作,加大海外技术并购和研发合作,推动设立海外创新实验室,吸引全球科技人才。参与国际标准制定,提高在全球战新产业市场的话语权。
在宋文阁看来,国有资本要做建设中国式现代化产业体系的主力军、国家队、领头羊,必须要加力发展战新产业,要切实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的融合上敢下真功夫,通过大强度科技研发,产生一大批类似杭州“六小龙”创新型国有企业,发挥好国有资本科技创新、产业控制和安全支撑职能作用。要切实发挥国有企业家精神,敢于冒险,敢于创新,敢于投资于人,特别是敢于冒险决策,进一步深化国企改革之董事会决策机制。要切实发挥好国企员工的主人翁精神,通过国企好的管理激发提升工作主观能动性,防止国企改革上热下冷。把国有企业和国有资本创新链、资金链、产业链和人才链融合起来。要组织高浓度的新人才,因为最终起决定作用的一定是人才链,发展战新产业以及国企改革的最深处最难处也是新人才。
点我访问原文链接